> 文章列表 > 心理学论文网站(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论文网站(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论文网站(心理学论文)

很多人对心理学论文网站,心理学论文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1、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摘要: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正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研究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3、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要解决这些障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分析,另辟奚径,,不仅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依赖于教育教学活动模式的变革。

4、还要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重塑个性。

5、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6、【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 心理一、人际关系的定义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7、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8、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9、人际关系有不同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有:1.人与人之间相互认知,因而产生的吸引或排拒,合作或竞争,领导或服从等关系。

10、2.指在某一段时间里与某人经常保持的社会接触。

11、3.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借由思想,感情,行为表现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互动关系。

12、4.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广义的人际关系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过程方面亦是社会关系。

13、5.人际关系可说是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广义的说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社会关系。

14、6.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15、3/10 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会很重视开始接触到的信息(包括容貌、语言、神态等),至于后面的信息就显的不是那么重要了,这种心理称之为首因效应。

16、首因效应启迪我们一方面要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又要在以后的交往中纠正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不全面的认识。

17、2、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最近一次交往的印象对我们的认识所产生的影响。

18、最近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

19、一般而言,熟人之间的交往近因效应会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最近印象。

20、3、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从对方的某个优点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印象。

21、光环效应往往对恋爱的双方起更明显的作用,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22、4、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假使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23、有时候,我们对他人的猜测,无形中透露的正是自己。

24、所以,我们不要瞎猜别人的坏处,不要那么小心眼,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5、5、刻板效应刻板效应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26、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把对某一类人物的整体看法强加到该类的每一个个体上而忽视了个体特征。

27、刻板效应有利于总体评价,但对个体评价会产生偏差。

28、比如,农村来的同学认为城市来的同学见识广,而城市来的同学认为农村来的同学见识狭隘。

29、4/10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尊重原则尊重包括两个方面:自尊和尊重他人。

30、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自暴自弃。

31、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人格和价值。

32、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3、2、真诚原则只有诚以待人,胸无城府,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

34、没有人会喜欢虚情假意,多少夸夸其谈都会败下阵来。

35、3、宽容原则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冲突。

36、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37、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8、人先犯我,礼让三分。

39、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际纠纷,这样我们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也变得很自私自利变得很渺小。

40、4、互利合作原则互利是指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能得到对方的报答。

41、人际交往永远是双向选择,双向互动。

42、你来我往交往才能长久。

43、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既要考虑双方的共同利益,又要深化感情。

44、5、理解原则理解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必要前提。

45、理解就是我们能真正的了解对方的处境、心情、好恶、需要等,并能设心处地的关心对方。

46、有道是“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海茫茫,知音可贵啊!善解人意的人,永远受人欢迎。

47、6、平等原则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不要爱富嫌贫,不能因为家庭背景、地位职权等方面原因而对人另眼相你可以多在网上找下这类的论文呀~像(心理学进展)里面的文献~ 自己多看看多思考吧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心理学论文范文,供大家进行参考:  论文题目《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品格培养的影响》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需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8、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缺乏责任感。

49、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从积极心理学进行全面探讨,根据小学生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50、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良好品格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51、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采用积极心理学,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给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52、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重要性  小学作为学生自我成长和学习知识内容的初级阶段,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最关键时期。

53、学生在步入小学学习时,对社会充满好奇心。

54、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使小学生存在悲观、抵触学习等心理问题。

55、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积极塑造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存在的困惑。

56、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消极情绪,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思维,需要采用积极情绪有效地调节学生存在的消极情绪,逐渐培养小学生良好人格。

57、通过教师开展积极引导教育,逐渐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58、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使学生具备融入社会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学生养成感恩良好品质,逐渐提高小学生价值观念,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9、小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一般是开设校园心理咨询工作以及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

60、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时,主要包括情感教育、抗挫折教育、学习心理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内容。

61、在开展小学校园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重教育、重预防、重全体。

62、然而,当前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以及课程时,教师通常给学生讲解心理学方面知识内容,没有意识到开展心理活动体验对学生的重要性。

63、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取向,通过教师充分重视小学生人性优点,采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小学生情感与情绪培养,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认知心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使小学生内容感受到满意、满足等积极体验。

64、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良好的品格,帮助小学生具备和平共处、勇于冒险、积极向上、勤劳、锲而不舍、开拓进取精神。

65、  二、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基本内涵  小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格主要包括:正确辨别美丑、好坏以及对错,教师需要进行积极的培养和悉心的教育,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小学生养成诚实、懂礼貌、有爱心、积极上进、谦恭、踏实、具备正义感以及责任感,全面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

66、在开展积极心理学时通过学生获得爱、感激、快乐、兴趣以及满意等积极情绪,使小学生在主观上获得幸福感。

67、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活动,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

68、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会感受到满意、快乐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学生合理控制情绪。

69、在培养小学生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时,需要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养成懂礼貌的良好品格。

70、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教师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举止斯文、衣着整洁、倾听他人、孝敬父母等良好的品格。

71、在课堂上应给班级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针对班级里存在的恃强凌弱、粗言相待等情况,需要教师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礼仪教育工作,做好性格教育工作。

72、通过积极开展良好品格培养工作帮助学生使用文明用语,创建文明的班级。

73、  三、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时,需要全面了解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学生在思维方面通常以形象化、具体化思维为主,根据比较形象化、具体化的材料进行相应的推理、分析,小学生对生动、形象、直观活动感兴趣。

74、教师采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拥有共同兴趣、理解以及忠诚作为友谊前提,同时帮助小学生逐渐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尊感、集体荣誉感以及责任感。

75、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小学生上进心,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自信,有效避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怯懦以及依赖心理。

76、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学生的长处以及优点,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逐渐提高学生自信心。

77、教师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谦恭性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意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道理,并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

78、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79、  1.给学生创建良好氛围,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为了提高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效果,给小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与家长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80、通过学校、家庭以及社区逐渐完善组织系统,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帮助学生养成懂礼貌、有责任感的良好品格。

81、家长应与教师做好沟通工作,积极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82、首先,在教学时,需要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83、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学理念、有效地提高职业情感、逐渐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师在教学时逐渐提升责任心以及自信心。

84、其次,需要家长的耐心培训。

85、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离不开家庭环境影响。

86、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

87、学校应给家长宣传积极心理学知识,并帮助学生家长养成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小学生品格的培养。

88、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开展论坛活动,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家长意识到孩子养成良好品格的重要性。

89、教师应做好家访工作,详细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具备心理特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正确引导小学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积极心理,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

90、  2.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教师在课堂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趣味的知识问题游戏,全面提高小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

91、在教学时需要充分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通过严格按照公民道德规范“勤俭自强、明礼诚信、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塑造良好的文明社会,逐渐规范小学生文明行为以及文明语言。

92、通过教师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延伸课外培养良好品格活动,将教育性、娱乐性、趣味性以及知识性进行有效的融合,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

93、加强对小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

94、针对小学生存在的性格问题,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积极心理辅导工作。

95、班级有的学生存在性格孤僻、在课堂上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后学生却生龙活虎起来。

96、针对存在的这种情况,班主任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并了解学生的个性成因和特征。

97、通过教师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进行谈心,帮助学生打开心弦。

98、采用事实和道理的方式,正确引导小学生转变他们的观点。

99、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需要做好礼仪教育工作,帮助小学生养成谦虚诚恳、待人礼让良好品格。

100、此外,在教学时应增加学生体验更多积极情绪机会。

101、为了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102、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可以获得更多成功、满意以及快乐的情绪体验,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

103、开展积极心理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逐渐培养小学生爱心,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使学生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

104、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培养小学生有爱心,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不同层面,并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

105、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逐渐提高责任感,提高竞争意识,逐渐培养合作精神,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

106、通过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植树以及春游活动等,采用积极心理全面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107、应逐渐提高小学生责任感,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耐心,应给小学生一个理解和体会的过程。

108、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责任教育,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失信于人造成不良的后果,逐渐提高小学生责任感。

109、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作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品格的最重要阶段,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可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以及社会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品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全面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10、  参考文献:  [1]林丹华,柴晓运,李晓燕,等.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与内涵——基于访谈的质性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黄志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团体辅导——以罗湖区泰宁小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李韶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  [4]孙爱玲.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有效研究[J].成功:教育,2018  [5]张世军.核心素养使思品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  [6]王笑.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J].文教资料,2009  [7]邱勇强,黄金来.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班级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1  [8]徐伟东.班级管理中“榜样示范”的运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  [9]杨庚年.职高班级管理三阶段[J].职教论坛,1998  [10]顾善明.试析班级管理中的误区[J].交通职业教育,1998  [11]毕清泉.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J].安徽教育,1999  [12]吴学峰.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9  [13]王惠江.优化班级管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江西教育,2000  [14]刘常元,李生全.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创新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  作者:吴长如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中心小学。

本文【心理学论文网站(心理学论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