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是什么官
司徒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其职责随着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下是司徒官职的主要职能和历史演变的简要概述:
1. **西周时期** :
- 司徒最初是主管土地和劳役的官职,与司马、司空合称“三有司”。
- 司徒除了管理土地事务,还负责军事和卜事。
- 在金文中,司徒多作“司土”,王室与诸侯都有设置。
2. **夏、商、周时期** :
- 朝廷都设有司徒官,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
- 司徒负责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
3. **春秋时期** :
- 列国也多设有司徒职位。
- 有的以官职命氏,成为司徒氏。
4. **秦汉时期** :
- 秦朝之后,司徒官职逐渐淡化。
- 汉朝时,司徒与司马、司空并称三公,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相当于隋唐之后的户部。
- 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丞相改称大司徒。
5. **隋唐以后** :
- 隋唐以后,司徒有时参加正式的官职,但通常是一种虚位。
6. **姓氏来源** :
- 司徒姓源出有二,一是出自舜帝的后代,二是春秋时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
总结来说,司徒官职在中国古代负责与土地、劳役、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相关的管理职责,其地位随朝代不同而有所变化,有时与宰相相当,有时则属于三公九卿之一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司徒在不同朝代的具体职责有何变化?
司徒官职与丞相的关系是怎样的?
古代司徒的选拔标准是什么?